目前分類:肌膚美學資訊 (1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中央社

更新日期:2009/06/18 12:23

(中央社記者張榮祥台南市18日電)夏日炎炎,台南市立醫院皮膚科醫師建議民眾每天都要使用防曬品,即使陰天看不到太陽也是一樣,紫外線幾乎是無所不在的,最好是將防曬納入每天的基礎保養程序。

台南市立醫院皮膚科醫師蕭中琦指出,因光線的散射及折射,不論是晴天、雨天、室內、室外,紫外線幾乎是無所不在的,會穿透雲層曬黑皮膚。

時常有人以為陰天或在室內,看不到太陽,就不用防曬,事實上,只要有太陽,就要防曬,即使不出門坐在窗邊,也會受到紫外線的威脅。

蕭中琦建議遇到陽光,能避就避,能躲就躲,充分利用騎樓、樹蔭及建築物的陰影遮陽,且將防曬納入每天的基礎保養程序,早晨洗完臉及日曬前30分鐘擦抹防曬乳液,當然也要善用帽子、傘及太陽眼鏡等物理性防曬工具。

變美變帥就是現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膚質分析 -瞭解自己的膚質

中性皮膚:

特徵:

水份、油份平衡度良好的理想肌膚,健康而富有光澤。

油性皮膚:

特徵:

1.油份、水份都多的肌膚,臉部表面油膩,皮脂分泌也多,看起來油光滿面。

2.容易脫妝,易附著衣物,尤其鼻翼周圍易長黑頭粉剌。

乾性皮膚:

特徵:

1.是油份、水份都少的肌膚,沒有光澤而乾燥,紋路細、毛孔小。

2.表皮乾燥,易脫皮現象,色澤灰暗。

3.洗臉後,若不保養,就會一直有緊繃的感覺,將會形成乾燥,細皺紋。

缺水性油性皮膚:

特徵:

1.表面呈乾燥,但是油份多、水份極少,毛孔大但是紋路不明顯。

2.層紋粗,不易上粧。

混合性皮膚:

特徵:

T形區堿多油,毛孔粗大而呈油性狀態,T形區堿以外肌膚呈乾燥或呈正常之狀態。

敏感性皮膚:

特徵:

1.是油份、水份都少的肌膚,沒有光澤而乾燥,紋路細、毛孔小。

2.表皮乾燥,易脫皮現象,色澤灰暗。

3.洗臉後,若不保養,就會一直有緊繃的感覺,將會形成乾燥,細皺紋。

4.皮膚質較薄,臉頰二邊常常呈現粉紅色,仔細看有微血管。

5.四季轉換時臉頰二邊容易發紅或紅腫、脫皮、乾燥。

變美變帥就是現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0/06/08 00:07 【記者陳元春/台北報導】
臉上哪些部位,易長老人斑?診所整型
美容科主任醫師黃季怡日前指出,老人斑是因皮膚過度受紫外線曝曬,而形成的斑點,因此易長在臉上太陽容易曬到的位置,常見部位包括太陽穴、鬢角、臉頰側邊、顴骨與眼角等處,提醒民眾更應注意防曬。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皮膚科醫師蕭晨隆指出,老人斑是因日曬,紫外線對皮膚造成的傷害,故民眾若未做好防曬,約隔兩、三年後,就會出現老人斑,因此即便是二、三十歲年輕人,也會有該問題。不過,診所整型美容科主任醫師黃季怡補充,三、四十歲年輕人身上的老人斑通常很少會出現很大一片,一般面積多是小小的,且較分散,至於五十歲以上民眾的老人斑則會呈現較大一片,且有厚度,略有不同。且因老人斑是因紫外線而來,醫師黃季怡補充,老人斑容易長在臉上太陽照得到的位置,如太陽穴、眼角、臉頰側邊、鬢角與顴骨等部位,也提醒民眾做好這些部位的防曬工作

變美變帥就是現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時 更新日期:2010/06/03 13:24 中時健康 楊格非/台北報導

夏天到了,許多愛美人士都希望皮膚白皙,不要變黑,不過,衛生署檢驗多項化妝品,結果發現,部分產品含有對苯二酚,三項保養品被驗出汞。不肖業者被依違反藥事法,處10年以下有期徒刑,並得併科新台幣1000萬以下罰金。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日前檢驗法務部調查局所送驗的化妝品檢體,昨天公佈檢驗報告,「瑪卡蓮娜特級滋潤嫩膚霜」被驗出對苯二酚 (Hydroquinone) 4.15%

另外,「夢您美特級美容珍珠膏」、「仙姿美特級美容珍珠膏」、「瑪卡蓮娜特級美白去斑霜」分別驗出汞2604 ppm3034ppm4168ppm

汞、對苯二酚都為藥品、化學成分,衛生署未核准添加在化粧品中,如違規係違反藥事法規定,可處10年以下有期徒刑,並得併科新台幣1000以下罰金。

汞就是水銀,使用含汞化粧品初期可美白,但漸漸會造成皮膚色素沉澱,產生棕、褐色斑點,甚至伴隨發炎、脫皮。汞也會累積在體內,導致腎病變及汞中毒,危害健康。

早在72年,衛生署就公告禁止使用水銀(汞)及其化合物添加在化粧品中,並禁止輸入、製造或販賣,違反者依「化粧品衛生管理條例」可處1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併科新台幣15萬元以下罰金。

食品藥物管理局呼籲,消費者勿自網路或其他通路商購買該等產品使用,也不要自網路或經商旅遊時,購回來路不明、標示不清的產品,應選購有完整標示的美白化粧品。

標示包括「產品名稱」、「製造廠名、廠址」、「進口商名稱、地址」 (進口者)、「內容物淨重或容量」、「全成分」、「用途」、「用法」、「出廠日期或批號」、「保存期限」等,並檢視內含美白成分是否為衛生署公告准用的成分。

變美變帥就是現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04691890  

 

認識皮膚癌

台北榮總皮膚部醫師 羅峙錕

[榮總人 電子週報]‧第0070 中華民國92423日出刊

皮膚常見的惡性腫瘤,主要為基底細胞癌、上皮細胞癌和黑色素細胞癌。這些皮膚癌都好發生於臉部、頸部、耳朵、前臂和手背等暴露於陽光的部位。所以長期過度陽光照射,被認為是造成這些皮膚癌最基本因素。農夫、室外工作者、運動員,或是一些必須暴露於陽光下工作的人,都比較容易使皮膚變成皮革樣外觀,並形成日光性角化症,而後轉變成上皮細胞癌。有些白皙膚色、淡色眼珠和毛髮的人,皮膚比較缺少能夠過濾有害日光的黑色素,所以較不能保護免於陽光的傷害,較容易受到日光灼傷而致癌。另外,如反覆暴露於醫學或工業用X光,或由於燙傷或一些疾病造成的疤痕,以及因職業關係需長期接觸焦煤和砷的人,也容易造成皮膚癌。

另外,還有很多皮膚上的癌症,像是卡波西式肉瘤,主要是因為在愛滋病患上常見而惡名昭彰,但它也偶而在老人的下肢上見到。有許多種類的淋巴癌,可再皮膚上造成類似濕疹的病灶,病患常常因為以治療濕疹的方式治療許久都未見改善,才在皮膚切片下得到證實;還有許多從體內惡性腫瘤轉移到皮膚上的次發性腫瘤,也可以在皮膚上表現多種變化。它們共同的特徵,就是病灶會持續或惡化,且不會因為一般的局部藥物治療而改善。

其他罕見的皮膚癌族繁不及備載,長相更是千變萬化,一般民眾只需記得前面的特性即可任何癌症,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很重要的。況且皮膚腫瘤長在任何部位,只要仔細觀察都能及早發現,要割除它也比較容易,所以我們更應提高警覺。任何人如果發現皮膚上有不尋常的贅生物、潰瘍,或腫塊顏色、形狀改變、體積變大、容易流血或結痂、傷口不易癒合,或久治不癒的病灶等等,都應尋求皮膚科醫師診斷。

一般而言,皮膚專科醫師只要詳細觀察腫瘤的形狀和顏色,加上病史,大部分能依經驗判別此贅生物、痣或顏色的改變是良性抑或惡性。甚至醫師會建議取一塊組織在顯微鏡下檢查來確定診斷。如果證實是皮膚癌,醫師會依腫瘤侵犯的部位大小和惡性程度來決定治療方式,如放射療法、外科切除法、電燒刮除法、冷凍療法和局部化學療法等等。

 

轉貼   榮總人電子週報

 

 

變美變帥就是現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常熬夜與電腦為友小心毛孔粗大臉色暗沉

根據最新調查顯示,台灣孩童每星期上網時數竟達15小時,為全球排名第二,許多人因為經常熬夜與電腦為友,往往皮膚會大量出油,冒出痘痘、粉刺、凹疤,有如「月球表面」,還有毛孔也越來越粗大佔據臉龐,肌膚顏色也跟著暗沈無光,甚至像「風乾橘皮」。

一般人所謂的毛孔,是因為毛囊在皮膚的開口,皮脂腺開口於毛囊壁,所以毛孔也是皮脂腺排出的管道。因為人體結構的關係,在臉部的皮脂腺活性較強,也就需要較大的開口來排泄其所分泌的油脂,所以臉部的毛孔通常比身上其他部位來得大,看起來也明顯許多;而同樣在臉上,鼻子以及鼻子旁邊的兩頰上的毛孔,又較其他區域為大。這也是困擾著許多患者的地方。

除了先天結構的關係,有些患者的毛孔粗大已經是屬於病態性的毛孔粗大,追究其原因大概可以分為三大類

1、對於年紀輕的患者而言,是由於毛孔內皮脂以及角質蛋白的堆積,導致毛孔被撐大了,許多患者因此而形成黑頭粉刺。

2、對於年紀大的患者而言,主要因為老化以及退化的緣故,導致毛囊周圍膠原纖維、彈性纖維的減少,或是纖維的老化變性,以致於缺乏原有的彈性,使得毛囊的周邊支持系統破壞,導致毛孔的粗大。

3、有些患者則是兩項原因都有。

毛孔粗大的原因有三

1、油性肌膚較容易毛孔粗大,毛孔粗大不代表就是油性肌膚,油性肌膚較常因為下列兩種狀況而導致毛孔粗大的狀況。

2、保濕太少,肌膚缺水造成毛孔粗大,尤其以油性肌膚最明顯,因為通常油性肌膚都很怕油,因此會避免擦上保濕品,熟知這樣會造成肌膚油水不平衡更容易毛孔粗大。

3、清潔不當所引起,清潔不當指的是清潔方法或用品不對,或是清潔不夠都會造成毛孔粗大。使用過強的清潔用品,可能造成肌膚過度乾燥導致油水不平衡與毛孔粗大,使用過弱的清潔用品,則會因無法有效清潔髒汙造毛孔阻塞。

關於毛孔粗大的治療,在初階的美容醫學上,市面上一些號稱可以改善毛孔的保養品,例如所謂有收斂作用的化妝水,大多數只有數小時的暫時性效果。可以有改善毛孔效果的藥品包括:外用的維他命A酸、果酸(甘醇酸)、杜鵑花酸等。但是這些藥物要發揮功效,需要塗抹至少2~3個月的時間,建議患者需要很有耐心的使用。在高階的美容醫學治療方面,還可以選擇脈衝光、多款雷射、微針美塑的組合式治療。

 

引用自: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2,21&id=11243

 

 

膚色暗沉的原因

以下幾個原因,易造成膚色暗沈:

睡眠不足

晚上的睡眠時,皮膚細胞代謝最為活躍的時刻,新的細胞在生長,老化的角質細胞會代謝掉。若太晚睡或睡眠不足,新陳代謝功能就會不暢順,造成老化角質層增厚,肌膚失去透明感,呈現泛灰晦暗顏色,即使上很多鮮明的妝,也遮掩不了臉上的暗瘂。要膚色均勻亮澤,最好每晚12點前就上床睡覺。

壓力

當承受壓力時,身體會處於緊張狀態,造成血管收縮,血液循環不良,臉色就會暗沉下來,而當過度疲累時,肌膚的新陳代謝也會變得緩慢,臉色因角質聚集而變得更加暗沉,若再加上肌膚乾燥,角質層水分不足,膚色灰暗、欠缺透明感的情況就會更加嚴重。

吸煙

吸煙會使微血管收縮、使血液循環惡化,肌膚因而處於缺氧狀態,臉色自然黯淡,香煙還會破壞維他命C,抽一根煙會流失25-100mg的維他命C,而維他命C具有抑制黑色素及幫助皮膚更新的作用,對皮膚健康十分重要。另外,吸煙的煙霧也會弄髒毛孔,使膚色更暗沈。

潔面不徹底

當粉底在肌膚上一段時間後,會與皮脂及灰塵等混雜在一起形成污垢,然後氧化變質。 如果潔面做得不夠徹底,污垢會殘留在臉上,膚色就會暗瘂無光。尤其皮質分泌最多的鼻翼位置,當鼻上的毛孔附著污垢,問題就更嚴重。另一方面,當氧化了的粉底再繼續接觸紫外線,就會形成過氧化脂質,打亂肌膚新陳代謝的節奏。

紫外線

UVA會深入及破壞真皮層,侵害膠原纖維及彈力纖維,使其變質,在真皮層中殘留成塊,令肌膚失去剔透感而泛黃、暗沉。

 

引用自:http://www.beautysalon.com.tw/?p=5

變美變帥就是現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Nov 22 Fri 2013 23:37
  • 黑斑

黑斑Pigmentation
黑斑的成因

黑斑主要是因皮膚黑色素代謝不良,沈積在皮膚內所造成,一旦產生則不易消失。造成黑斑的原因可能與下列幾點有關:

1‧ 遺傳體質:一般而言某些人較易發生黑斑,而某些人就不太會。
2‧ 種族差異:白種人較不易產生黑斑而膚色較黑之黃種人或黑種人就較會產生黑斑。
3‧ 內分泌的因素:女性在月經週期前、懷孕期間、身體比較疲倦或睡眠不足時,黑斑都會比較嚴重,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尤其是動情激素,所以女性較會產生黑斑,而服用避孕藥或懷孕者較高比率會發生黑斑。
4‧ 陽光的影響:常曝曬陽光的人較會發生黑斑,尤其是肝斑、雀斑及曬斑常在一陣曝曬後發生或加劇。而要預防或減緩炎症後色素沈著也需要防曬,所以除斑時最重要的是「防曬」。

  有許多人常認為因肝不好才長黑斑,即所謂-肝斑 ,其實若去檢查肝功能,往往會發現肝很正常。所以黑斑的產生,還是以內分泌、化妝品及日光曝曬為誘因,少數者會因藥物或懷孕關係,產生黑斑,但在停用藥物或懷孕後,黑斑會消失或改善。因此生活作息要正常,避免熬夜,營養要均衡,並多攝取富含維他命C的蔬菜水果。

黑斑的種類
一般較常見的黑斑包括肝斑、雀斑、曬斑以及炎症後色素沈著現象,此外屬於真皮內黑色素細胞增生的顴骨母斑在東方女性也相當常見。

  「肝斑」(Melasma) 最常見的黑斑,好發在育齡婦女,是在臉上淡棕色至黑灰色網狀或片狀的黑斑,主要發生在兩側臉頰,也可能分布在額頭、上唇及下巴等部位,因為分布的部位及形狀很像蝴蝶,因此又稱「蝴蝶斑」。而肝斑常在懷孕前後發生,又叫做「孕斑」或「妊娠斑」。很多人常認為因為肝不好才長黑斑,就叫肝斑,其實是因為黑褐色斑像是煮熟的豬肝,所以名為肝斑,這是日本人的稱法,若患者去檢查肝功能,往往會發現肝很正常。

  所以肝斑的產生,還是與內分泌、日光曝曬及化妝品為誘因。有人會因懷孕或服用藥物產生肝斑,但在懷孕後或停用藥物,黑斑會消失或改善。肝斑是屬於表皮性黑色素增生,因範圍廣泛且容易再發,一般而言不宜用去色素斑雷射治療,而使用去斑藥物或果酸換膚等來治療效果較好,持續防曬最為重要。

  「雀斑」(freckles) 發生的年齡較早,可能兒童期就已出現,它他是一種細小的黑斑,像是芝麻大小或米粒大小褐黑色的斑點,常長在兩頰、鼻頭、上額等部位。在日光照射後,雀斑數目會增加,顏色會加深,平時應避免陽光過度照射。

  雀斑的發生除了與個人體質有關外也與曝曬陽光有關,所以有著雀斑的人常有冬天改善但夏天卻易惡化的情形。用色素斑雷射治療雀斑的效果很好,但是不注意防曬,很容易復發。

  「曬斑」(solar lentigines),顧名思義是曬太陽引起的,常發生在太陽是容易曬到的部位,如顏面、手臂、胸前、上背或小腿部位,在臉部通常較大而且明顯。。是成年人的斑點,通常在三、四十歲才出現。外觀上是境界分明的黑褐色斑點,病灶形狀可以像芝麻或錢幣大小。

  曬斑常常和"老人斑"(脂漏性角化)一起出現,因此有人認為曬斑是老人斑的早期變化,都是陽光所引起的皮膚老化現象。老人斑、壽斑通常會有角質化隆起而特別乾燥。曬斑和老人斑以雷射治療效果顯著,但是因為年齡及曝曬的關係,容易復發。

  「發炎後色素沈著」(postinflammatory hyperpigmentation),也是很常見的一種表淺性黑斑,是皮膚發炎受傷後留下的色素沈著。這是由於表皮受傷發炎後,角質細胞所含的黑色素會掉落至表皮與真皮交界處,而引起這種現象。臨床上這種色素沈著可發生在皮膚受傷(如手術、雷射、外傷)或是皮膚病變(如青春痘、蚊蟲叮咬、皮膚炎或其他特殊病變)之後,一般而言膚色較黑的人,比較容易發生此種色素沈著現象,此外陽光的曝曬及服用女性荷爾蒙也會加重色素沈著的發生。塗抹一些退斑藥物並且避免日曬來可以加速色素淡化。

  顴骨母斑(Nevus zygomaticus)是種長在顴骨部位棕色至藍黑色的斑點,好發於育齡後的婦女。在東方女性其發生率不低,只是深淺有別而已;嚴重者可能逐年蔓延至額。

  顴骨母斑是屬於真皮內黑色素細胞增生所引起,組織病理變化類似太田母斑。由於它屬於真皮性病灶,因此塗抹退斑藥物是無效的,唯有以紅寶石雷射、亞歷山大雷射或1064nm釹雅各雷射來處理才有效。雷射治療必須分批除去深層的色素,通常需要4-5次以上的治療才能去除。

所以黑斑的治療,要先分清楚自己是哪一種黑斑,才來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

轉載於台灣雷射皮膚美容中心
 http://www.taiwanlaser.com/skin_disease/item_02.htm

變美變帥就是現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痤瘡,俗稱「青春痘」,是毛囊皮脂腺發炎的疾病,常發生於青春期的青少年,85%以上的青少年都有長青春痘的經驗,在成年人也會出現。臨床的表現可以是粉刺、紅色的丘疹、膿皰、較大顆的結節、囊腫或疤痕。

★依症狀的不同,痤瘡可分為二大類別
1.非發炎型痤瘡:包括白頭粉刺及黑頭粉刺。
2.發炎型痤瘡:則包括丘疹、膿包及嚴重的囊腫皮脂腺分泌旺盛是青春痘的主因,所以痤瘡常長在皮脂腺發達的部位,臉部是最常發生的部位,另外頸部、前胸與背部也可能發生。青春痘的嚴重程度與形態,因個人體質會有不同,有些人只長輕微的粉刺,有些人卻留下嚴重的色素疤痕。

  青春痘一般在青春期開始發生,要過一段時間才穩定下來。這段期間會多久? 因人而異,無法預測。另外有些人是在年紀大些才開始長痘痘。所以,青春痘並非青春期男女的專利,三四十歲仍有痘痘問題者也並不少見。

  1. 皮脂腺分泌過多:油性膚質、夏季時,皮脂腺分泌增強,青春痘就嚴重的多。
  2. 細菌過度生長:皮脂腺中的痤瘡桿菌過度繁殖,也會造成毛囊發炎
  3. 毛孔堵塞:毛囊發炎、過度角化,都會阻塞毛孔,產生粉刺、面皰。
  4. 內分泌因素:有些人的皮脂腺特別敏感,只要內分泌輕微的波動,就會長青春痘,尤其在月經前後、熬夜、壓力時。
  5. 情緒因素:精神緊張、熬夜、睡眠不足,都會導致皮脂腺分泌失調,使青春痘惡化。
  6. 遺傳、食物生活習慣、紫外線照射
  一般而言,青春痘雖與性荷爾蒙有關,但絕大多數病人荷爾蒙分泌都在正常範圍內,所以除非有其他特殊的臨床症狀,通常不必擔心內分泌失調,也不必做無謂的抽血檢查。
  長痘痘是很多人長期的困擾,你是不是厭煩了,三天兩頭就要找皮膚科醫師,每天都要吃藥擦藥,不知道要治療多久才能擺脫痘痘的夢饜。 其實戰痘不用靠醫生,只要多洗臉、注意肌膚的清潔保養,養成良好正確的生活習慣,革除一些引起青春痘的潛在原因。就可以從生活中有效的戰痘。

 

 勤加洗臉
  洗臉很重要,洗去過多的油脂、保持清潔,是治療青春痘的第一步。使用中性溫和的洗面乳、肥皂,用溫冷的水洗臉,多洗幾次以保持清潔,避免毛孔阻塞。夏天臉油用去污力強一點肥皂來去除過多的油脂,一天約洗3-4次。冬天皮膚較乾燥,一天約洗臉2次,可以改用溫和的肥皂,以免使其皮膚太乾燥。

 正確的保養方式
  過度滋潤的保養品、覆蓋性的化妝品,會阻塞毛孔,要盡量避免。長時間的蒸臉、按摩、去角質,反而會使毛孔發炎。長痘痘時,應減少化妝次數,用卸妝乳徹底清潔,再用肥皂洗臉。油性皮膚的保養品,要選擇清爽透氣的產品,只用在需要滋潤處。

 均衡的飲食
  青春痘有哪些食物不能吃? 目前沒有明確的研究顯示,那些食物對青春痘有直接影響。但是有些人會因為攝取某些特殊食物而惡化,建議最好攝取均衡飲食。一些油膩、辛辣、高甜分、高熱量食物,如巧克力、花生、辣椒、薯條,應盡量避免。便秘、腸胃問題會使青春痘惡化,可以多吃蔬果、纖維類 來預防。

 注意一些不良習慣
  常用手摳摸有粉刺或青春痘的地方喜歡穿高領的衣服、用雙手托住下巴或兩腮頭髮或安全帽蓋住臉頰、額頭任意擠壓青春痘、做臉(容易使皮膚發炎、甚至感染)常常蒸臉及去角質(會使皮脂分泌失調)。

 良好的生活作息
  睡眠不足是肌膚的大敵,精神緊張、熬夜、睡眠不足,都會使皮脂腺分泌失調,導致青春痘產生。儘量保持生活規律,心情愉快,睡眠充足,不熬夜。睡前洗臉卸妝要徹底,睡覺時避免側睡或俯臥,棉被也不要蓋到面部不或頭上。棉被、枕套也要經常換洗,過多的油垢也會阻塞毛孔。

轉載於台灣雷射皮膚美容中心
http://www.taiwanlaser.com/skin_disease/item_01.htm 

變美變帥就是現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敏感性皮膚 不一定是過敏

自由時報

更新日期:2011/05/28 04:1

文/周彥吉

常有愛美的女性朋友拿著保養品來門診詢問:「醫師,我對這個保養品過敏。」「醫師,我是不是敏感性膚質?好像擦什麼保養品都會過敏。」其實敏感並不一定是過敏,過敏是皮膚的免疫細胞接觸到特定的過敏原產生的發炎反應,而皮膚敏感的問題不一定都是過敏,只能說過敏是皮膚敏感的原因之一。

◎我們將造成皮膚敏感的原因簡單區分為以下4類:

●過敏型:就如前述,是因皮膚對保養品中的某些成分產生的過敏反應,這跟體質有關,所以每個人會過敏的成分不見得一樣,可以藉由貼膚試驗來找出會過敏的物質。

●角質型:主要是因皮膚的角質層受損或太乾燥,造成皮膚對外界的屏障功能下降,使原本不易進入皮膚的物質能穿透皮膚,造成敏感的問題。

●血管型:有酒糟問題的皮膚就屬於這類的敏感性肌膚,這類的肌膚皮下血管較敏感,對外界的刺激很容易產生血管擴張或發炎反應,造成皮膚泛紅。

●神經型:這類的敏感肌膚並不是發炎所造成的,所以皮膚通常不會紅。而是歸因於末梢神經太敏感,造成刺癢的感覺。

有敏感性肌膚的朋友,除了要改善造成皮膚敏感的原因,例如角質型要加強保濕,血管型要治療酒糟的問題,在保養品的選用上也要特別注意。像防曬可選用物理性防曬,保濕則用較接近皮膚成分的玻尿酸及神經醯胺。另外盡量選擇成分單純,不要有太多添加物的保養品,以減低皮膚敏感的機率。

 (作者為台北市芯悅皮膚科診所院長)

變美變帥就是現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冬季癢疹
 
 
高溫多濕的夏季是皮膚病的好發季節,一些濕疹、香港腳及皮膚感染症十分猖獗。然而有人在春夏時分皮膚完好無恙,但一到了冬天,全身就開始不自覺的發癢,尤其夜間睡覺時更是奇癢無比,難以入眠,這就是冬季最常見的皮膚病 -- 冬季癢疹。
冬季癢疹的原因
冬季癢疹又稱缺脂性皮膚炎或老年性濕疹,主要發生在中、老年人身上。因為人類的皮脂腺及汗腺活性會隨年歲增長而減退甚至萎縮,因此皮膚比較乾燥。如果氣候溫和時,這種情形還不會太嚴重,一旦遇到低溫的季節,皮膚血管會收縮,使得局部血液循環降低,進而使皮脂和汗水的分泌減少;皮膚乾燥便易發癢、發炎。如果處理不當,為了癢感而任意抓搔,很容易便發生濕疹樣病變。
什麼人容易得到冬季癢疹
冬季癢除了好發於中、老年人,也出現在乾性膚質、或乾性皮膚疾病患者(如異位性皮膚炎、魚鱗癬...)身上。乾燥的皮膚表面的缺乏天然水份和脂質層保護,皮膚乾燥便易發癢、發炎。在四肢的伸側常可見到不規則紅斑、紅色網狀的皸裂、脫屑及抓痕。很多人在冬天喜歡泡熱水澡,覺得燙了熱水好舒服,不管皮膚癢不癢,燙了就不癢。這是因為當我們泡熱水時,因為血液循環良好,全身舒暢,當然不癢。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作法,因為熱水澡也會把皮膚表面的水脂膜洗掉,一遇到乾冷的空氣,角質又變回又粗又硬的狀態,反而使癢感更加劇烈。也有人誤以為冬季癢是因為不乾淨所引起,所以就拼命的搓洗,用藥皂、消毒水、甚至加上刷子拼命搓,不但把皮膚表面的天然水脂層洗掉,而且刺激了角質基底層,使角質不正常增生,皮膚變得更厚、更粗糙、脫屑更多,但對防禦乾燥的能力卻變得更低。反而使乾性皮膚雪上加霜,症狀更形嚴重。
冬季癢疹的治療與保養

冬季癢,應治療與保養並重,最重要的原則就是要使乾燥的皮膚恢復其滋潤,避免併發成濕疹。治療上以富含油脂的藥膏塗抹患部以減輕發炎反應,囗服抗組織胺止癢藥物以抑制癢感。保養上應該做到下列幾點:

沐浴的次數不宜太多,冬天氣溫低,流汗少,身體不易髒,沐浴以淋浴為佳。
盡量避免使用肥皂。肥皂的選擇以中性沐浴乳、溫和的乳霜香皂為佳,勿用消毒水。因肥皂之類的清潔劑會溶解皮膚上的脂質,使乾燥的皮膚更為嚴重。
沐浴後保養不能省,時常塗抹具保濕作用的乳液或乳霜潤膚劑,使皮膚的表面覆蓋一層薄薄的油脂,可以減少水分的蒸發。尤其在沐浴後塗抹,效果將更為良好。

只要能有恒心地調節這些生活的小細節,冬季癢是個很容易預防的皮膚病。

( 本文由ALEX醫師提供 文章刊登於89年2月4日中時晚報 )
轉載於台灣雷射皮膚美容中心
http://www.taiwanlaser.com/skin_disease/item_08.htm 

變美變帥就是現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異位性皮膚炎的宿命

「醫生!我們家小華已經給妳看了二、三個星期了,怎麼皮膚癢的症狀改善的這麼慢?」媽媽心急的問。

「妳都按時讓他吃藥、擦藥嗎?」我一邊問一邊檢視了皮膚抓的慘不忍睹的小孩,心裏也不禁納悶他的皮膚炎怎麼改善的如此有限。

「有啊!我都有按時幫他擦藥……」

「媽咪!妳沒有拿藥給我吃……」小孩天真的搶著答,吐了媽媽的槽。

「妳怎麼不給他藥吃呢?」我不解地問她。

「因為我婆婆和鄰居都說西藥吃多了對身體不好,小華年紀這麼小不要給他吃……而且,聽說口服藥都含了類固醇,副作用很大……」小華的媽媽怯怯的回答我。

 
異位性皮膚炎的體質

異位皮膚炎是種『宿命』的遺傳性體質。這些小孩帶有先天性的過敏體質,除了異位性皮膚炎外,患者本身也很容易合併有過敏性鼻炎或氣喘……等疾病。由於這種體質是遺傳性的,所以患者的家族成員也常會有類似的症狀。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長期的疾病,並非看一、兩次門診就可以痊癒。病患常隨著環境或內在心理上的一些誘發因素,使病情起起落落,所幸多數的病人在青春期後,症狀都有緩解的現象。因此異位性皮膚炎的預後是樂觀的,只是在青春期的十幾年間,小病患、病患家屬及醫師一定要建立最好的溝通及認知,學習如何在安全藥物的協調下配合環境及行為模式的改善,和平的『與敵人共舞』。

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

任何年齡的異位性皮膚炎共同症狀就是『奇癢無比』。而病灶的分佈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有不同的變化。在嬰幼兒時期亞急性濕疹變化即會有滲出液、結痂或發紅、脫屑的丘疹。約百分之五十的病會在一歲前發病;百分之三十的患者則在一到五歲發病。隨著年歲增長,病灶分布逐漸往軀幹及四肢,尤其在身體屈側、腋下、肘凹處、下臀部及膝窩……等部位,病灶的表現逐漸變成慢性濕疹變化,角質變粗、變厚甚至龜裂,過度搔抓則形成極癢的結節。小朋友的皮膚整體都顯得乾燥。除了急性、慢性皮膚炎的變化外,過度的搔抓常會使皮膚產生傷口,因而引起感染。如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廣泛性的膿痂疹,病灶會有黃色透明滲出液及痂皮,如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則會引起全身性小泡。這些症狀都是異位性皮膚炎患者要特別注意的併發症。

異位性皮膚炎的誘發因素及加重因子:

所有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體質都非常敏感,對環境變化及情緒壓力的適應性低。因此了解一般患者的共通誘發因素,並且儘量避免之,是成功預防病情惡化的重要關鍵。這些因素包括:

氣候的變化:夏季、冬季均會加重異位性皮膚炎之症狀,但造成的情形不同。夏天氣候悶熱、潮濕,汗水會刺激皮膚造成劇烈癢感,因此要減少患者在大太陽下劇烈運動的機會。家中最好有冷氣,並儘量培養小朋友從事靜態方面的興趣。冬季則因相對濕度減低,會使患者原本就乾燥的皮膚雪上加霜,龜裂脫屑甚至形成裂傷,此時會既癢又痛,非常難受,因此冬天一定要養成隨時擦保濕乳液或凡士林的習慣。另外在室內可加裝增濕器(humidifier),以增加空氣中的濕度。
飲食的選擇:約有百分之十~二十的病患對某些特殊的飲食過敏,而且研究也證實了避免這些特定的飲食,對患者的皮膚炎會有改善,然而可惜的是這些引起敏感的食物,不同患者之間的差異性極大,而且無法用簡單的皮膚測試或驗血來加以篩選(因為假陽性率很高),因此要找出過敏性食物是較為困難的。有心的父母可以每一餐都用單純的飲食,再慢慢加上不同的食物,試著發現是否有會加重症狀的食物。除非真的有確定的關聯,否則不須隨意要小孩忌食。以免造成營養不均,阻礙發育。
居住環境的配合:黴菌、灰塵及塵蠻常是引起異性皮膚炎症狀加重的因素,因此居家環境要保持清潔。儘量不要舖地毯,以減少微小昆蟲的滋長;以百葉窗代替布窗簾、籐椅代替沙發,並勤加換洗床單、被單,使灰塵量減少。環境太潮濕可以加裝除濕機,以減少黴菌繁殖。當然最好有空調設備,並記得經常清洗。儘量不要飼養寵物,因為動物的皮屑及毛,都是常見的過敏原。
乾燥皮膚的照顧:異位性皮膚炎是因為敏感不是髒,更不會傳染,因此不須要過度清潔。水溫不可以太高、太熱的水,雖然可以暫時麻痺神經,減少癢感,但是會將保護皮膚的水脂層洗掉,等到碰乾燥的空氣,癢感反而加劇。清潔用品則儘量選用中性肥皂或專為敏感肌膚設計的燕麥皂,也可以浴盆中加入沐浴油、太白粉或燕麥粉。來增加皮膚的潤滑度。最重要的是洗完澡後,趁角質質層含水量高時,馬上塗敷保濕乳液或凡士林,以鎖住水分子。最後,有病灶的部份再塗上藥膏。保濕乳液最好隨身攜帶,平時如果一感到皮膚乾燥緊繃,就馬上塗敷乳液,以改善乾燥情形。患者必須把皮膚保養當作日常生活的一部份,絕不也因偷懶、嫌麻煩而忽略。
情緒壓力的控制:生氣、悲傷、熬夜、課業壓力等均可造成疾病的惡化,因此父母必須學習找出造成孩子壓力的原因,並教導他們如何面對這些壓力。儘量敦促小孩艱成今日事、今日畢的習慣避免考試時突來的壓力及熬夜的惡習。或鼓勵小孩能規律的運動,培艱固定的嗜好都是減少生活壓力的方法。
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

  異位性皮膚炎最大的特徵是奇癢難耐,而且這種癢感是因過敏引起的全身性感覺,因此單靠外敷藥物對症狀的幫忙是有限的,必須在癢感剛出現的症狀初期,趕快以止癢藥阻斷『癢→搔抓→更癢→搔抓』的惡性循環。一般所用的止癢藥是『抗組織胺』及『肥胖細胞穩定劑』。這種藥物不但能止癢而且可以改變體質,副作用也極少。父母可以安心的給小孩服用。外敷藥物則為類固醇藥膏,雖然效果很好,但使用必須小心以免造成皮膚萎縮、血管擴張或感染等的副作用。根據各種不同部位及不同形式的病灶,須選用不同強度及製劑的藥膏,所以一定要找專科醫師評估,使副作用降到最小。另外紫外線光照療法,也是一種副作用小的選擇。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頑固且難以忍受的慢性病。父母親一定要找一個可以信賴的醫師,長期有耐心的對抗他。不要病急亂投醫或迷信來路不明的偏方而誤服用類固醇藥物。當然更不要過猶不及,認定『西藥必定傷身』,而不願按時給小孩服藥。對於用藥有任何疑慮都該和醫師充分的溝通,不要自行停用口服藥。令人難耐的癢感,不但容易因為過度搔抓造成各種感染的併發症,還會影響孩子的學習能力、增加情緒壓力是可謂『愛之適足以害之』父母親不可不慎。

( 本文由YOYO醫師提供 本文刊登於民國89年3月6日民生報 )
轉載於台灣雷射皮膚美容中心
http://www.taiwanlaser.com/skin_disease/item_06.htm
 

變美變帥就是現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只要天氣變冷,鼻翼兩側就出現紅腫脫皮現象,擦什麼保養品都不舒服。感覺臉上老是洗不乾淨,皮膚又油又粗、動不動就出現紅疹、脫屑,造成外觀上的困擾。每次在季節更替、壓力、勞累時,皮膚都會惡化,也容易有頭皮屑或搔癢的症狀。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困擾,但是對自己的膚質卻沒有正確的認識。  
 
這就是脂漏性皮膚炎
脂漏性皮膚炎是指在脂漏性區域反覆發作的皮膚炎。這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疾病﹐好發於一歲以下的嬰幼兒﹑18至40歲的成年人及老年人。常見的脂漏性區域包括皮脂腺分佈稠密的部位如頭皮﹑眉毛﹑鼻側﹑嘴邊﹑耳朵及耳後﹐有時在眼皮﹑胸前﹑肚臍及會陰部也會發生﹐發作時頭皮屑呈現大塊落屑﹐其他患部也會有發紅及脫皮的現象。脂漏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會再發的皮膚炎﹐與體質有關﹐會有遺傳性,可以治療控制但不能根治。
脂漏性皮膚炎的好發區域:

脂漏性皮膚炎的意義就是在人體擁有最多皮脂腺的皮膚,產生了皮膚炎的意思。包括頭皮、鼻翼兩側、眉毛、耳及前胸都是人體皮脂腺最多的地方,也是脂漏性皮膚炎最好發的部位。這些地方的皮膚,會有發紅及脫皮的現像;偶有發黃及油膩的皮屑。有點癢又不會太癢,是最常的表現。脂漏性皮膚炎在頭皮上,輕者以頭皮屑、頭皮癢來表現,而厲害者會在頭皮上產生紅色帶有厚皮屑的斑塊。在臉部的表現,以眉上、眉間、鼻側、下巴、耳前或耳內的發癢、或發紅性脫屑為主。頸部、前胸或後背的病灶,則以溼疹樣紅斑來表現。 大體來說,人體最多皮脂腺的部位,也是最容易出現脂漏性皮膚炎的地方。頭皮及臉上的T字部位﹝像是眉毛內側和鼻翼外側﹞是最好發的地方,其他像耳後,耳殼內,甚至外耳道都是常發生的地方。至於前胸,女性乳房下及會陰部也有皮脂腺的存在,也是可以發生脂漏性皮膚炎的。後面這些部位,如果沒有和臉上一起發作,有時是非常難以診斷的。

甚麼人會得脂漏性皮膚炎?

任何人都可能得到脂漏性皮膚炎,但是有三個年齡層的人特別容易發生:
﹝一﹞嬰兒期 ﹝二﹞中年人 ﹝三﹞老年人 

一歲以下的小孩,皮脂腺因為受到來自於母親的荷爾蒙的影響,特別發達;因此,脂漏性皮膚炎也特別常見。常常可以看到小寶寶光光的頭皮上,有一片黃油黃油的皮屑。一般來說,六個月大的小孩,體內來自於母親的荷爾蒙會慢慢消失,脂漏性皮膚炎也會隨著皮脂腺的萎縮而慢慢改善,且終必消失。至於中老年人則沒有如此幸運,雖然說脂漏性皮膚炎不治療也許會自然消失,但往往是反反覆覆,伴我一生。

脂漏性皮膚炎的原因
脂漏性皮膚炎的原因不明,一般認為和遺傳體質有關。也有人認為和皮膚上的皮屑芽孢菌過度增生有關。臨床上發現患者中男性多於女性。目前對造成脂漏性皮膚炎的確實原因,並不十分清楚。有一些研究証明在皮膚炎上有較多的皮屑芽孢菌;而且透過口服殺黴菌的藥來抑制皮屑芽孢菌的數量,也往往可以使皮膚炎獲得改善。因此,很多皮膚科醫師都認為皮屑芽孢菌雖然不是直接造成脂漏性皮膚炎的元兇,至少也是一大幫兇。
脂漏性皮膚炎要如何保養?
規律的日常生活及生活習慣最重要,要有充分的休息、睡眠,大便要規律及通暢。
減少自己的工作壓力及焦慮不安、興奮等不穩定情緒。
較清淡﹑均衡的飲食﹐避免太油膩的食品、香辛料及酒。
頭皮病情輕微時可用一般洗髮精或抗屑洗髮精洗頭﹐用溫水沖洗,以指腹輕輕按摩頭皮﹐絕對不可用力抓洗,以免抓傷頭皮或造成皮膚發炎惡化。
頭皮病情嚴重時須使用藥用洗髮精洗頭﹐請一次用5~10cc藥水﹐抹於頭皮上﹐以指腹輕輕按摩頭皮使洗髮精起泡﹐絕對不可用力抓洗,等10分鐘後以溫水沖淨﹐兩天清洗一次即可。
習慣天天洗頭的人﹐請隔天使用乾性髮質用洗髮精或嬰兒洗髮精與藥用洗髮精輪流使用。
皮膚症狀出現時,一天兩次局部外敷醫師指示的藥物,可以改善症狀。
脂漏性皮膚炎該如何治療?

  脂漏性皮膚炎因為原因不明,往往只能症狀治療。每個患者的體質差異很大但多數呈慢性化或一再復發。患者首先該有的觀念是,脂漏性皮膚炎是無法斷根的;至少目前是如此!其實,只要透過有效的預防方法,將發作的次數及嚴重程度降到最低;真的發作時,再輔以適當的治療,就可以跟她和平共存了。

  一般而言,脂漏性皮膚炎會反覆發作,相當難斷根,因此在治療上也分急性期與靜上期兩個階段,急性期可以給予抗炎藥膏,靜止期則給予抗芽孢菌藥膏防止再發.嚴重的病例可以口服四環黴素或紅黴素以降低發炎的程度。

  漏性皮膚炎整體性的治療塵是藥物與保養並重。不要用熱水洗臉洗頭,少曬太陽,使用溫和的化妝水和乳夜,都是日常保養的重點。脂漏性皮膚炎不易根治,常在壓力大時或季節變換時發作。至於其治療在頭皮上可以含煤焦油、硒或Z-P 成份的洗髮精來處理,也可用類固醇製劑來處理頭皮、臉部或胸背的病灶。而抗黴菌藥劑及洗髮精,也在治療上扮演有效的角色。

  脂漏性皮膚炎的症狀並不會一直都很嚴重,它是一種反應生理與心理的皮膚病。生病、月經來、心情不愉快、工作壓力大、操心、熬夜,以及熱-用熱水洗臉,曬太陽,蒸汽浴,三溫暖,喝熱茶,熱咖啡都會使症狀惡化。

脂漏性皮膚炎該如何治療?

  頭皮屑指的是頭皮上皮屑過多的意思,通常並不會伴隨頭皮發紅,也鮮少會有發黃及油膩的皮屑,常常是如雪花般的白色皮屑,自然的散落在肩膀上。脂漏性皮膚炎就不同了,除了過多的皮屑之外,發紅的頭皮和黏在頭皮上油膩的皮屑,都和頭皮屑不太一樣。因此,有些皮膚科醫師把我們慣稱的頭皮屑稱為乾性頭皮屑;把脂漏性皮膚炎稱之為濕性頭皮屑。這樣的命名,不但傳神,也有助於一般民眾的了解。

  經常伴隨著皮屑症的脫髮,頭皮油膩膩的,感覺很黏。原本頭髮很多,由於皮脂腺和汗腺較多,因此因為分泌物而潮濕,形成微生物容易繁殖的環境。微生物靠頭皮分泌的汗和油脂,皮屑而生存。若3-4天不洗髮的話,微生物會大量繁殖,因此會發臭,發癢,發紅

  脂漏性脫髮症的皮屑非常的油膩,因此頭的底肌黏黏的,會阻塞毛孔。因此,原本應該是從毛孔分泌出來的皮脂,積存在包住毛根的毛囊而引起發炎,附著於頭皮的腐敗物質通過毛孔,作用於毛根,使毛母細胞產生變化,使得成長期毛髮變成休止期毛髮而造成脫髮。

頭皮的脂漏性皮膚炎如何處理?

  首先,經常洗髮是必須的;就算沒有天天洗髮,起碼也要兩天洗一次。洗髮精的選擇相當重要,成分遠比品牌重要;應選擇含有焦油﹝tar﹞、﹝zinc pyrithione﹞、﹝selenium sulfide﹞、硫﹝sulfur﹞或水楊酸﹝salicylic acid﹞等成份的洗髮精;千萬不要光顧著選護髮的成份,而忘了上面的成份。除了上述的成份,含ketoconazole的藥用洗髮精,能有效降低頭髮中皮屑芽孢菌的數量,搭配上述成份的洗髮精,通常有不錯的效果。

  至於其他部位的脂漏性皮膚炎,因為目前並沒有類似成分的肥皂或洗面乳,只好將這些洗髮乳輕輕的搓揉上述好發部位,並停留約十分鐘後再沖去,如此亦有同樣的預防效果。

轉載於台灣雷射皮膚美容中心
http://www.taiwanlaser.com/skin_disease/item_05.htm 

變美變帥就是現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04691893  

皮膚變色的機制及斑點的形成 

自從盤古開天後,陽光、空氣、水,就是繁衍生命的三大因素......

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們利用陽光來晒乾衣物...

人體利用陽光來合成體內所需的維生素D...

但是陽光中的紫外線也給我們帶來無形的傷害...

因為曝曬在太陽光之下、會使我們的皮膚快速老化、會使我們的皮膚變黑形成斑點,甚至引起皮膚癌,其中斑點是令許多愛美的女性最痛恨的...

上帝給了我們一個秘密武器Melanin(麥拉寧),幫助人體來抵抗及防禦紫外線對人體的傷害,透過一連串的體化內複雜的化學反應(下面會介紹這整個過程),Melanin由人體體內會自然產生出。

Melanin可以防護皮膚,避免紫外線的傷害,然而卻是”請神容易,送神難”,在大量的Melanin出現在皮膚上時,皮膚就會變黑,部份區域因為大量聚集的關係,形成特別礙眼的斑點,也因此美白皮膚、消除斑點就是一個全民大作戰的功課。

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要消滅敵人,則需更了解敵人,這就是這次POST的重點。至於麥拉寧對皮膚的保護作用的機轉,則需要另外再POST跟大家介紹。

人體皮膚的顏色:主要是由血紅素,黑色素及胡蘿蔔素所形成,也大致上取決於Melanin的數目多寡及密度。

不同人種的黑色素細胞之數目相近,但白種人之表皮黑色素之酪胺酸脢活性低,黑色素小體數少且發育不全,在表皮細胞內則鬆散成群,包於膜內。

黑人的黑色素細胞,可以說是較為敏感,易受到刺激,但也容易受到抑制。

Melanin的生長:

表皮細胞中,自然存在著Tyrosine(酪氨酸),這是Melanin 的前身,當我們的肌膚受到紫外線照射後,就會自動引發一連串的反應,將Tyrosine變成Melanin,即所謂的黑色素。其中一個很關鍵的物質,就是Tyrosinase(酪氨酸酶)。

紫外線會把Tyrosinase活化,Tyrosinase被活化之後,就會將Tyrosine先轉變成DOPA(多巴),然後再次由TyrosinaseDOPA轉變成Dopaquinone(多巴醌)。此時若再加上Glutathione (麩胱甘呔),就可以將Dopaquinone進一步變成Pheomelanin(紅棕黑色素or 類黑色素)和Eumelanin(棕黑色素or 真黑色素),Pheomelanin可使皮膚變紅棕色,Eumelanin則是使皮膚變棕黑色。

美白機制

現今的美白原料,大致上可以分為:

1. 抑制Tyrosinase活性。

2. 殺死黑色素細胞。

3. 抑制黑色素輸送。

4. 避免黑色素聚集。

5. 增加表皮更新速度

6. 使用防曬機制,避免紫外線照射皮膚。

TyrosinaseMelanin黑色素產生的最大原因,理論上只要讓酪氨酸酶Tyrosinase繼續沉睡,就可以阻止下面一連串的反應發生,皮膚也就比較不容易變黑即產生斑點。

最後提醒,美白並非漂白,不要老是拿電視明星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美白是讓我們恢復自己原本的膚色。

 

引用自:http://tw.myblog.yahoo.com/cosmetic-5047/article?mid=54&prev=162&next=31&l=f&fid=10

變美變帥就是現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的防曬觀念正確嗎?

1. )夏天太陽很大,所以才需要防曬。

2. )我平常出門都會撐傘,所以不必擦防曬乳液。

3. )只要擦了防曬乳就可以抵擋紫外線的照射,不必再遮遮掩掩地擋太陽。

4. )陰天不需要擦防曬乳。

5. )防曬乳的SPF指數愈高愈好。

6. )小孩曬得紅通通才可愛,所以要多曬曬太陽。

7. )男性要有古銅色皮膚才有男子氣概,所以不需要防曬。

8. )一定要曬到太陽來補充維他命D

9. )不出門就不會被太陽曬到。

10. )擦隔離霜就可以防曬。

  

解答

1.x﹚不論是春夏秋冬,每天都要防曬。

2.x﹚紫外線不只會直射,也會反射和散射,所以還是得擦防曬乳。

3.x﹚防曬乳只能隔離大部份的紫外線,並不是百分之百,加上自己流汗、出油等狀況,還是加上物理性防曬措施,如帽子、傘等比較妥當。

4.x﹚紫外線中UVB會被雲層阻隔,但是UVA還是可以穿透雲層,到達皮膚的真皮層,造成皮膚老化。

5.xSPF愈高的防曬乳對皮膚的負擔愈大,愈容易引起皮膚過敏,所以應該以自己在陽光下曬多久會曬黑為基準,皮膚科醫師建議一般人SPF15左右就已足夠。

6.x﹚因為紫外線的傷害是累積性的,所以防曬要從小做起,甚至美國在1997年還曾提倡一個觀念就是「兒童時期的太陽,成人時期的皮膚癌」。

7.x﹚也許有些男性不需要美白,但不要忽視皮膚老化、皮膚病變等因素。

8.x﹚曬太陽的確可以產生維生素D,但是現在大家營養充足,不需要仰賴曬太陽來取得。

9.x﹚長波紫外線能穿透玻璃,所以在家不一定保險。

10.x﹚隔離霜不一定能防曬,除非它已經標明具SPF,但還是要請教專櫃小姐是否可以防UV-A

變美變帥就是現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麗從防曬開始

雖然每到夏天,防曬美白炒得熱鬧,但是在皮膚科醫師眼中,國人的防曬觀念離理想還很遠。

據說,古銅色皮膚的始作俑者是法國時尚大師香奈兒。

在1930年代的一個夏日,香奈兒從蔚藍海岸度假回來,不知是有意還是無心,曬成了古銅色,消息傳到美國,幾星期之後,美國一家知名化妝品公司就打著「俊男微炭」的廣告詞反銷歐洲,自此酷日下各地陽光海岸,肉林密布。

崇拜日照的狂熱今日受到嚴厲挑戰。在皮膚科醫師的眼中,晒太陽有百害,只有一利。

所謂的一利,就是小時候在健康教育課本中所學的:曬太陽可以獲得維生素D,但目前國人營養無慮,在牛奶或其他乳製品中,可以攝取到許多維生素D,根本不再需要以曬太陽來取得。

所謂的百害,長庚醫院皮膚外科主治醫師鍾啟榮直截了當地說:「不愛美,總怕老;不怕老,總怕死吧!」

從短期、中期、長期來看,曬太陽有各種的危險。

曬紅、曬黑、曬出斑

廣告中,明星蕭薔嬌滴滴地說,「不只會曬紅、曬黑,還會曬出斑來。」這是事實。

從身體的觀點來看,「黑」是為了自我保護。

太陽發出的許多放射線中,有一種叫做紫外線﹙見如何解讀紫外線指數﹚,紫外線的中波紫外線﹙UVB﹚如果被吸收過多,就容易曬傷,體內為皮膚「著色」的黑色素,急忙增加以保護皮膚;所謂黑斑,也是相同的道理,只不過是以不規則的狀態出現而已。

而紫外線中的長波紫外線﹙UVA﹚可以直達皮膚的真皮層,直接造成黑色素的增加。

在相信「一白遮三醜」的東方國家裡,黝黑的膚色並不受歡迎,所以追隨「美白」潮流的愛美人士,要特別注意防曬,況且曬黑只要十分鐘,要白回來卻需要好幾個月。 

陽光催人老

無論如何掩飾,歲月會在皮膚上留下痕跡,不過令人驚訝地是,美國皮膚醫學會在1990年發表一項多位專家討論後的結論,就是皮膚老化所有的主要因素,都可歸因於曝曬於紫外線之下。

一想到老,不外乎皮膚暗沈、皺紋、老人斑,這些現象曬太陽都能辦得到。

中波紫外線(UVB)只會到達皮膚的表皮層,但是卻會造成表皮肥厚,角質增厚,使皮膚失去透明感,變得暗沈。

紫外線中的長波紫外線(UVA)可以直達皮膚的真皮組織,導致膠原纖維萎縮變性,不能保持皮膚的水分,失去了皮膚的張力,而產生了皺紋。

陽光是造成老人斑的最重要因素。

人一出生就不斷接受陽光的照射,長久下來會造成細胞的退化,黑色素細胞也不例外,黑色素細胞有時製造過多、有時會過少,就造成皮膚色素分布不均,甚至凹凸不平。

皮膚癌——少數可預防的癌症

東方人的皮膚特性罹患皮膚癌的機率較小,但是皮膚癌是少數可以預防的癌症,所以基本的態度還是做好防護措施,不要冒險。

另外要注意的是,紫外線也會造成免疫力降低。

因為紫外線會讓表皮產生一種強力的免疫抑制劑,抑制皮膚細胞的免疫能力,讓皮膚對感染的抵抗力降低,可能給各種細菌可趁之機。

台北市立中興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藍淑馨認為,防曬的重要性不亞於洗臉,要把防曬當作每天的例行工作。

■什麼人需要防曬(who):

不分男女、不分老少

「紫外線可沒有性別歧視!」鍾啟榮醫師強調。

鍾啟榮醫師每天早晨洗完臉之後,也擦上防曬乳液,再吃早餐,過了半小時防曬乳液發生作用之後才出門。

「男性同胞要下定決心做防曬,」鍾啟榮醫師建議。

皮膚科醫師王貞乃建議一般上班族,早晨擦過防曬乳液之後,如果進了辦公室之後沒有再外出,只要在中午出去吃飯前,再補擦一次即可;下午下班時如果還有陽光,就要再擦一次。

如果是常在戶外的外勤族,就要勤於補擦。因為在戶外皮膚會出油、冒汗,每兩小時左右就要補擦一次。

而且紫外線的傷害是累積性的,所以防曬工作永遠不嫌早,永遠不嫌遲。

「防曬要從小做起,」皮膚科王貞乃醫師說。

兒童時期如果過度曝曬在陽光下,將造成皮膚組織結構的加速變化,最常見的就是提早產生皺紋,或是皮膚變得脆弱敏感。

王貞乃醫師在小孩出門時,不僅幫他擦上防曬乳,還儘可能拉到自己的傘下。

王貞乃醫師建議,鼓勵小孩養成使用防曬乳的習慣。

宣導紫外線指數預報的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祕書長劉銘龍甚至還想推廣,各級學校的體育課不要排在十點至三點之間。 

■什麼時候該防曬(where):

不分夏冬、不分陰晴

冬天陽光稍弱,但依舊有紫外線。

藍淑馨醫師建議,把防曬納入每天的基礎保養中,她自己早晨也是洗完臉、擦了化妝水後,就擦防曬乳液,而且「每天都這樣做,就算冬天也一樣。」

「陰天最容易曬黑,」王貞乃醫師說。

因為長波紫外線可以穿透雲層,依然可以曬黑皮膚,可是人們卻因為陰天而疏於防曬。常見的例子就是趁著陰天去打場高爾夫球,卻黑著一張臉回來。

 

■準備哪些防曬品(what):

帽子、傘+防曬乳(SPF15與防UVB&UVA)

防曬除了防曬乳液,要善用帽子、傘、太陽眼鏡等物理性防曬工具。

藍淑馨醫師平常包包裡一定有一罐防曬乳液、一把折傘,家裡還有十幾頂的帽子搭配衣服。

以前防曬乳被視為化妝品,在1978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已經認定防曬乳是保護皮膚結構功能的外用品。

所謂的SPF,指的是防止UVB的係數,目前已經發現UVA造成曬黑、皺紋、老化等壞處,所以在挑選防曬乳時,一定要選擇同時防止UVB與UVA的防曬乳。

SPF選擇15左右即可。

因為15表示可以阻隔十五分之十四的UVB,即可阻隔93.3%的UVB,就算SPF30,也是阻隔96.6%,差異並不大,卻會增加皮膚的負擔,所以與其強調SPF的高低,不如勤於補擦防曬乳。

■在哪些地方需要防曬

(where):無時無地

酷日下的海灘,日頭赤炎炎,大家都知道必須擦上防曬油。

但不是到海灘才需要防曬,只要有太陽,就需要防曬。

如果不出門,坐在窗邊,亦會受到紫外線的威脅,因為UVA還是可以穿透玻璃,最好裝上窗簾。

王貞乃醫師的門診室有著長長的窗簾,王貞乃醫師笑著說,「這不是為了隱私,是為了保護。」

兩年前全家去翡翠灣出遊,全家大小都擦防曬乳液,而且先在飯店裡玩撲克牌、喝下午茶,直到夕陽西下才去海灘,而且也打洋傘,只有在玩水的時候,才走出洋傘。

「享受玩水的樂趣,卻不要玩水的後遺症。」王貞乃醫師說。

能避則避,能躲則躲,並適時補充防曬乳

充分利用騎樓、樹蔭、建築物的陰影遮蔽陽光。

防曬乳每兩小時左右,就要補擦。喜歡釣魚的人,不要忘記大腿也要防曬。

本來仰身擁抱陽光,把皮膚烤成古銅色,是健康的象徵,但隨著科學的進步,才發現曬太陽是不健康的,所以不管在不在乎美白,從現在起躲避陽光、做好防曬,才能不讓歲月留痕,永保健康美麗的皮膚。

審稿專家:台北市立中興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藍淑馨

如何解讀紫外線指數?

太陽不就是太陽,千百年來不就是那一個太陽,為什麼要知道紫外線指數﹙UVI,Ultraviolet Index﹚?

太陽的確沒什麼改變,但是地球的環境卻有很大的改變。由於臭氧層愈來愈薄,許多國家罹患皮膚癌的人口愈來愈多;加上皮膚科學的進步,人們開始了解曝曬在陽光下的危險性,於是許多國家與私人單位開始進行紫外線的研究,世界氣象組織在1994年制定一套紫外線指數標準,現在已有美、英、德、澳、紐、日等國觀測與發布紫外線指數,我國在1997年加入這個行列。 

紫外線ABC 紫外線依照波長的不同對皮膚有不同的危害。

長波紫外線(UVA﹚可達皮膚的真皮層,使皮膚曬黑,損傷彈性纖維,長期會造成皮膚老化,亦可能誘發皮膚癌。

中波紫外線(UVB)雖然只到達皮膚的表皮,但會讓皮膚紅腫、脫皮、曬黑,是曬傷的罪魁禍首。

短波紫外線(UVC)在通過臭氧層時,已被吸收,較少對皮膚造成危害。 

記住不幸運數字:七

只要紫外線指數超過7,就是紫外線過量,只需要20分鐘就可以曬傷,所以要特別注意防曬。

台灣的紫外線有多毒?在夏天(5~9月),紫外線指數超過7的日數,北部有四成,中部約六成,南部約八成,所以平時應注意紫外線指數預報,做好防曬措施。

什麼是SPF、IP、PA+?

一到夏天各式防曬用品出籠,防曬品上充滿不同英文字母的組合,美系、歐系、日系化妝品又各有不同的標示法,應該如何解讀?

SPF﹙Sun Protection Factor﹚:為美國系統的防曬係數,防曬效果為SPF×10﹙分鐘﹚。

IP(Indicia Protec-tion):是歐洲防曬係數的標示,IP×1.5=SPF 

PA+﹙Protection Grade of UVA﹚:日本厚生省﹙相當於我國的衛生署﹚要求日本的防曬產品必須標示防止UVA的效果:

PA+表輕度遮斷

PA++表中度遮斷

PA+++表高度遮斷

變美變帥就是現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